您好,欢迎您来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宣传部 文明网!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返回学校主页 | 学校新闻网
站内搜索:
文明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网网站导航 >> 文明之声 >> 正文

【文明之声】哀牢山的风该往哪儿吹

时间:2024-10-30 14:46    来源:宣传部    作者:    点击:

近期,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深入云南哀牢山收集颜料材料的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使得哀牢山在国庆期间掀起了一股旅游热潮,让哀牢山这一“禁区”摇身一变成为“景区”。网友直呼:“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哀牢山”。这座山脉犹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神秘瑰宝,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殊不知其危机四伏。“哀牢山”在彝语里的意思是“虎豹出没的地方”,该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山高林密,且经常有野兽出没,当地人一般都不会深入山中。2021年4名地质调查人员曾在此不幸遇难。

那么,哀牢山爆火的风究竟该吹向何方呢?笔者认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且脆弱的。我们应摒弃浮躁,敬畏自然、文明互动,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获得幸福满足。

切勿盲目跟风。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的走红所获得的流量,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部分人的心中勾起泛泛涟漪。盲目跟风带来的往往是悲剧。曾经有人看到他人攀登野山的视频后,不顾自身能力和安全,贸然前往未开发的山区,结果迷失方向,在恶劣的环境中苦苦挣扎,最终虽然获救,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人因跟风网红的探险行为,闯入危险的原始森林,遭遇野生动物攻击,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生命,犹如璀璨的星辰般宝贵,我们断不可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盲目跟风,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悬崖边缘。哀牢山的神秘与美丽,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以恰当的方式去静静欣赏,缓缓感受。我们也要学会理性看待网红现象,不被表面的热度所迷惑,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让每一次的探索都成为充满意义且安全无虞的美好记忆。

切记心怀敬畏。“哀牢苍苍,山高水长。乱月茫茫,孤月堕江。”当我们面对如哀牢山这般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壮丽景观时,敬畏之心不可或缺。为何要敬畏自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大自然历经漫长岁月精心雕琢出巍峨雄伟的哀牢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潺潺流淌的溪流等杰作。人类若无敬畏之心,无边界地闯入、无规则地妄为,就如同破坏一幅精美绝伦的天然名画。曾经,罗布泊在历史的长河中碧波荡漾,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如今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荒芜的沙漠,成为了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曾经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草原,因过度放牧等原因,一度出现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的局面。亚马逊雨林曾因过度砍伐和开发,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还有一些地区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使得海洋生态平衡被打破,渔业资源急剧减少。这些都是人类不敬畏自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请给自然“留白”。怀有敬畏之心,是对自然最诚挚的尊重。那么,为何要给自然“留白”呢?不少城市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呈现了完美答卷。在山东淄博,“落叶缓扫”的独特理念如轻柔微风拂过,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呵护,更是淄博在文旅发展道路上的智慧之举。人们品尝美味烧烤的同时欣赏秋日美景,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山水秀丽的十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留白”呼唤大自然的回归。郧阳区丹江河流域现身“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憨态可掬的亚洲黑熊也频繁现身十堰山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对丹江口志愿者回信予以肯定。给自然“留白”,能让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保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怀有敬畏之心,既是保护自然,也是保护自己。只有当我们心怀敬畏,给自然“留白”,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一个美丽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与自然文明相处。文明旅游,乃连接人与自然之纽带,是对生态的关爱与保护。国产大作《黑神话:悟空》爆火后,其取景地之一小西天吸引众多游客。他们在此欣赏奇峰异石与古刹禅音,秉持文明之心,不涂鸦刻字、不破坏自然,使清幽之美长久留存。小西天的例子是文明旅游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深刻明白,唯有以文明方式与自然相处,方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广袤的天地间,每一处自然胜景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当如呵护珍宝般对待,用文明的脚步丈量山川河流,用敬畏的心灵感悟自然之美。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风尚,让我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书写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作者 吴柯臻)

关闭

湖北医药学院文明网 http://wmw.hb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7111号-1
邮政编码:442000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湖北医药学院 联系电话:0719-889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