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记忆中最亮的星,是存在于老房子中的红木算盘。我看着它,从红的发亮到如今红的深沉;我抚着它,由棱角分明到如今的圆润细腻。颗颗算珠藏入了家庭廉洁的故事。
爷爷的红木算盘,在我家老房子的小柜子上摆了四十多年。算珠是深褐色的,边缘泛着一层温润的光,摸上去光滑细腻,能感受到算珠人当年拨着它算账时的温度。算盘的外框有些地方掉了漆,露出里面浅红色的木头纹理,不显破旧,渗着厚重与温度。这把算盘,是爷爷当会计时的“老伙计”,同时也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 “传家宝”。
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这把算盘的分量,是在七岁。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学回家,趴在小柜子旁写作业,偶尔还能偷偷拨弄几下爷爷的算盘,听算珠碰撞发出“噼里啪啦” 的声响,心里便满足。一天下午,天有点闷热,蝉在院外的老槐树上不停地叫着,我背着书包刚到家门口,就远远看见邻居王叔拎着一篮红彤彤的草莓,站在院子里跟爷爷说话。王叔家里种了好几亩地,前阵子村里统计土地流转补贴,他对数字正发着愁,便听说爷爷退休前曾接管过二十多年镇里的账目,账算得又快又准,就特意上门请爷爷帮忙核对明细。
“张叔,您看您这几天忙前忙后的,帮我把弄的明明白白,真是麻烦您了。自家大棚刚摘的草莓,新鲜,您和丫头尝尝鲜,别嫌弃。” 王叔叔说。那草莓个头大,红得发亮,上面还挂着晶莹的水珠,一看就特别甜,我站在门口,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眼睛直直地盯着那篮草莓。爷爷却笑着摆了摆手,伸手把草莓推了回去,然后指了指桌上的算盘,语气温和却坚定:“老王,咱们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不过是举手之劳,哪能要你的东西?这‘账’要是不清不楚,我这心里的‘秤’就歪了,往后还怎么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王叔听了爷爷的话,挠了挠头,把草莓又拎了回去:“张叔,是我考虑不周了。那往后还有账目上的问题,我还得麻烦您。” 爷爷笑着点头:“没问题。”
王叔走后,我忍不住拉了拉爷爷的衣角,小声问:“爷爷,那草莓看起来好甜,为什么不要呀?” 爷爷拿起算盘,轻轻拨了拨算珠,“噼里啪啦” 的声响在安静的老屋子里格外清晰,他看着我说,“丫丫,你看这算盘,中间这道横梁把算珠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颗代表五,下面一颗代表一,不管是加是减,每一颗算珠的位置都得清清楚楚,半点不能含糊。做人做事也一样。咱们家有咱们家的规矩。王叔找我帮忙,是因为信任我,要是在小事上放松了要求,往后遇到更大的诱惑,就更容易犯错误了。”夕阳洒在爷爷的脸上,洒在那把算盘上,我点了点头,虽然那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却让“要守规矩”烙在了心里。
后来我渐渐长大,慢慢发现爷爷的廉洁“规矩”,早就像春雨润物一样,渗透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爷爷有一个专用的记账本,蓝色封面,硬壳本子,里面的纸页已经有些泛黄。每天晚上,爷爷都会拿出记账本和钢笔,认真地记录当天家里的收支情况。哪怕是早上买一棵葱,他都会在 “支出” 栏里一笔一划地记下来,末尾还会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我曾经好奇地问爷爷:“爷爷,家里的开销都是些小事,记这么详细干嘛呀?” 爷爷一边把钢笔帽盖好,一边笑着说:“丫丫,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得记清楚。家里的账算明白了,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做人的账算明白了,心里才能安稳。” 除此之外,爷爷还喜欢把家里的旧报纸、空塑料瓶都攒起来。等纸箱装满了,爷爷就会推着小推车,把这些废品送到村口的废品站。卖废品换来的钱,爷爷都会交给奶奶,还特意叮嘱:“这是家里的公共收入,得归到‘大账’里,不能私存。” 奶奶总是笑着接过钱,然后打趣他:“你呀,都退休这么多年了,还跟当年当会计一样,一分一毫都不含糊。” 有一次,我帮同桌带文具,当我把钢笔和笔记本交给同桌时,却忘了把剩下的 1 元钱还给她。爷爷知道后,特意把我叫到身边,严肃地说:“丫丫,虽然只有 1 元钱,但也是别人的钱,不能因为少就不放在心上。” 听了爷爷的话,我赶紧到同桌家把钱还给了她,还跟她道了歉。从那以后,不管是帮同学带东西,还是做其他事情,我都会把钱数清楚,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爸爸受爷爷的影响也很深。爸爸始终牢记爷爷的教导,不管是面对项目方的宴请,还是别人送来的礼品,他都一概拒绝。父亲总跟我说,算盘的横梁是‘规矩线’,算珠不能越线,做人更不能越线。”
这把老算盘,承载着爷爷的一生,也承载着我们家的廉洁家风。它是新时代里,每个普通人都该坚守的廉洁初心的象征。毕竟,再小的“账”,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再平凡的人,也该守住心中的 “规矩线”。只有坚守廉洁底线,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和谐,生活才能更加踏实美好。如今,这把老算盘依旧摆在老屋子里,润物无声。(作者: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