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宣传部 文明网!

【我们家的廉洁故事】火塘边的“红心”

发布者:徐璠婧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0

南方的腊月总裹着化不开的湿冷,可爷爷家堂屋那方活动土炕,永远暖得能焐热脚心。这土炕是早年爷爷亲手砌的,木框架裹着夯得紧实的黄土,天冷时掀开侧边的盖板添柴,热气便顺着炕面的缝隙往上冒;天暖了又能拆下木挡板通风,几十年下来,炕沿的木纹里都浸着烟火气。炕头的墙钉上,一枚亮红色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格外醒目,红绸边衬着金色党徽,和旁边挂着的旧搪瓷缸子——缸身印着“为人民服务”——凑成了屋里最显眼的风景。

每年除夕,爷爷总要拉着我蹲在炕边添柴。“丫头,来搭把手。”他递来几块晒干的竹炭,粗糙的手掌上满是老茧,指节处还有几道浅浅的疤痕,是在西部当兵时留下的。爷爷先在炕底的灶膛里铺了层灰,再把炭小心摆成三角形,每块炭之间都留着一指宽的缝。我学着他的样子往灶里塞炭,总忍不住把炭块挨得紧紧的,觉得这样火才旺。爷爷见了,轻轻拨开我摆的炭,笑着摇头:“傻丫头,火要‘空心’才烧得久。”

他拿起一块竹炭,指着上面的孔洞:“你看这炭眼儿,是为了通空气;摆炭留缝,是让火苗能窜上来。要是堆得密不透风,空气进不去,火很快就灭了。”说着重新搭好炭堆,没一会儿,火苗就从缝隙里钻出来,噼啪舔着灶壁,连带着土炕都渐渐热了起来。爷爷坐在炕沿的矮凳上,手指摩挲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眼神飘远了:“当年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我就想着,做人得像这空心火,心里不能装私心,才能‘烧’得正、‘烧’得久。”

爷爷年轻时在部队待过,后来转业回地方当厂长。具体是啥厂,他从没细说,只常讲起厂里的事:“那时候厂里几百号工人,家家都指着工资过日子。我是党员,又是厂长,手里握着采购、生产的权,可哪能为自己谋半点好处?”有次供应商想多拿订单,偷偷往他办公室塞了个信封,爷爷当场就退了回去,还把人领到车间,指着墙上的党旗说:“我是党员,这厂是国家的,工人的饭碗不能砸在我手里。你要合作,就靠产品质量;想走歪路,趁早别来。”

还有年冬天,厂里要赶一批货,有工人提议偷工减料省点成本,说“没人看得出来”。爷爷却把全厂工人叫到操场上,捧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子讲话:“咱们工人凭手艺吃饭,产品要是差了,丢的是厂里的脸,更是党员的脸。今天省了这点料,明天老百姓不用咱们的东西,大家的日子咋过?”后来他带头加班,盯着每道工序,直到这批货全合格了才回家,那几天,他的棉袄上总沾着机器油,却笑得比谁都踏实。

“你爸小时候,总爱跟着我去厂里。”爷爷看向厨房忙活的爸爸,眼里满是笑意,“有次他看到仓库里的铜丝,想拿一段编小玩意儿,我没让。告诉他那是厂里的东西,哪怕是一根铜丝,也不能私拿。那时候他还哭,说我小气。”爸爸端着饺子出来,听到这话,挠挠头笑了:“后来才懂,您不是小气,是怕我从小就忘了‘规矩’。现在我做事,我都记着您的话——党员做事,不能有半点私心。”

火塘里的火还在烧,“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被火苗映得发亮。爷爷把那枚纪念章轻轻摘下来,放在我手里,金属的凉意里裹着沉甸甸的分量。“丫头,你现在也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了,要记住,在党一天,就要守一天的规矩。”他的声音很轻,却格外坚定,“火空心才能旺,人忠心才能行得正。咱们党员,心里要装着党、装着老百姓,不能装自己的小算盘。我当厂长那几年,没给家里多拿过一根线、一块布,可看着工人们都能吃饱饭、过好日子,比啥都强。”

饺子的甜香漫满屋子,一家人围坐在土炕边,脚踩着暖烘烘的炕面,心里也热乎。灶膛里的火苗还在跳跃,透过炭块的缝隙,能看到通红的炭火——那空心的火,不藏半点私念,就像爷爷那颗在党50年的红心,始终亮着、暖着,守着廉洁的规矩,也护着一家人的初心。这火塘边的道理,伴着土炕的暖意,早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做人要像空心火,入党要做实心人,守得住底线,才能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对得起心里的信仰。(作者:徐梓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