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宣传部 文明网!

【我们家的廉洁故事】车轮上的廉洁: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发布者:徐璠婧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0

在我记忆的影集里,始终珍藏着一张褪色的老照片——爷爷跨坐在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上,身着洗得发白的邮电制服,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这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不仅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牵挂,更承载着我们家族三代人关于廉洁与奉献的精神传承。

爷爷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县城里最早骑上自行车的那批人。作为邮递员,他的车轮碾过泥泞乡路,穿过风雨四季,将远方的思念送达每一个期盼的眼神。我曾好奇地问:爷爷,您每天经手那么多汇款单、包裹,就没动过心思吗?老人抚摸着生锈的车把,神色庄重:这车是国家的,信是百姓的。公家的东西,一针一线都碰不得。三年困难时期,家里揭不开锅,有人劝他顺手留下点粮票,爷爷断然拒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吃了不该吃的,一辈子脊梁骨都挺不直。这句话成了我们家的传世家训。退休时,局里要给他申请特殊补助,他摆手拒绝:我能动,就不能给国家添负担。爷爷的自行车虽然老旧,却从未偏离过廉洁的轨道。

父亲的座驾从皮卡车换成了电动汽车,但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作为广电网络公司的技术主管,他的工具包里的螺丝刀和测线仪变成了智能检测设备和数字信号调试仪。5G基站建设期间,他带领团队连续三个月早出晚归,在烈日下架设光纤线路。某新建小区开发商为优先开通信号,通过微信转账表示心意,父亲当即退回并回复:服务质量不会因为红包而改变,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最让我敬佩的是,在父亲主导的智慧乡村项目中,所有设备采购都通过阳光平台公开招标,他常说:科技越进步,操作越要透明。数字化不是贪腐的遮羞布,而是廉洁的监督员。父亲用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证明,廉洁不是陈旧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职业准则。

大伯是千千万万普通基层干部中的一员。他没有惊人的职务,却有着惊人的担当。疫情三年,作为乡镇干部,他背着行军包驻守在村口卡点,泡面成了家常便饭。记得那个暴雨夜,山洪威胁着低洼处的村民,大伯带着应急队,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转移群众。水漫过腰际,他把老人背在肩上,自己却险些被急流冲走。救灾物资分配时,有人想多领一份,大伯总是耐心解释:每份物资都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对所有人的公平。最让我动容的是,去年镇里工程招标,有老板找到家里来走动,大伯直接拒之门外: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我家门好进,但歪门邪道走不通。他常说:我们在一线工作,更要守住一线廉洁。

从爷爷的自行车到父亲的电动汽车,再到大伯沾满泥土的公务鞋,时代在变,方式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改;环境在变,挑战在变,但清正廉洁的底色未变。这就是我们家的廉洁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不同时代的坚守;没有刻板说教,只有朴实无华的践行。

如今,当我选择攻读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时,我渐渐领悟到,这个选择背后是爷爷用自行车驮载的信息传递中蕴含的诚信,是父亲在数字信号传输中坚守的透明,是大伯在基层信息沟通中践行的公正。他们用不同时代的方式告诉我:信息是一种权力,而管理这种权力更需要廉洁的操守。正如我们专业所强调的——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公开透明,本身就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机制。

我期待运用所学,将爷爷那一摞摞手写登记表数字化保存,将父亲那个个基站数据可视化呈现,将大伯一次次救灾物资分配信息阳光化公开。让信息技术成为新时代廉洁建设的助力,而非漏洞。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守护最传统的廉洁美德。

三代人的足迹依旧向前延伸,承载着廉洁的家风,行走在信息时代的征程上。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记,连缀起来就是我们家族的精神图谱,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将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生动写照。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我懂得了一个最朴实的道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进步,只有守住廉洁的初心,才能让信息技术在阳光下运行,真正践行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家训真谛。(作者:黄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