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宣传部 文明网!

【我们家的廉洁故事】母亲的马甲:家风里的廉洁味

发布者:徐璠婧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0

小区广场上,总能看见母亲穿着红色志愿马甲的身影。自退休后,她把闲暇时间全都投入社区志愿服务中。去年冬天的两件事,不仅让我读懂了“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暖”,更见识了她刻在骨子里的廉洁——像寒冬里的松柏,坚定而挺拔。

春节前夕,社区收到一批爱心人士捐赠的御寒物资,有棉被、羽绒服和暖手宝等。母亲作为志愿者,负责向辖区困难居民登记和发放。那天我没课,便去帮忙整理物资。看着堆积如山的包裹,一位同为志愿者的阿姨悄悄对母亲说:“小杨,你之前不是说天冷要买厚棉被吗?这刚好有全新的,咱们登记时‘漏记’一件,没人会发现。”母亲正低头核对清单,闻言手顿了顿。她抬起头,眼神格外认真:“大姐,这些是给困难居民的,咱们要是先想着自己,那些真正冻得睡不着的老人怎么办?我家的棉被我已经买好了,这个便宜不能占。”说完,她将清单重新核对了三遍,还特意让我在一旁计数,确保“物资数量、登记人数、发放记录”完全一致。

发放当天,有位居民想多领一个暖手宝,说要给外地的孙子留着,母亲笑着解释:“大爷,每个家庭只能领一份,这是规定,要是给您多拿了,其他居民就少了。您要是想给孙子买,我知道附近有家超市正在打折,我帮您看看地址?”最后,所有物资都顺利发放到困难居民手中,母亲在志愿日志上写下:“捐赠物资是‘暖心桥’,容不得半点私心,守住规矩,才能让温暖真正传递到需要的人心里。”

也是那个冬天,母亲主动承担起了为独居的李奶奶代购生活物资的事。李奶奶腿脚不便,子女又远在外地,每次出门买米买油,中途都得歇上好几次。母亲得知后,二话不说就把这活儿揽了下来。每天清早,她都会去菜场挑好新鲜蔬菜,隔几天再添购些日用品,一并送去。每次离开时,母亲总不忘顺手把李奶奶门口的垃圾带下楼。有一次,我陪母亲去送熬好的小米粥。刚进门,李奶奶就掏出一个红色信封往母亲手里塞:“小杨啊,这俩月多亏你照顾。这点钱你务必收下,就当是给你买件新马甲。”母亲立刻推了回去:“阿姨,您这就见外了。我当志愿者就是想帮大家搭把手,收了钱,性质就变啦!我帮您可不是图回报。您要是真想谢我,下次我来,多给我讲讲您儿子小时候的事,我就爱听您讲故事!”李奶奶还想坚持,母亲指了指马甲上的志愿者标志:“您看这像不像一颗心?穿上它,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更要守住‘不图回报’的规矩。”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之前帮其他老人代缴水电费、代取药品时,也多次婉拒过答谢礼品——有老人送来自家腌的咸菜,也有人塞购物卡,母亲都一句“邻里互助是应该的”推辞了。她在社区志愿日志里这样写:“志愿工作容不得半点私心,一旦收受好处,就会辜负大家的托付,也会让‘志愿’这两个字变了味。”

母亲的志愿马甲,就像一本鲜活的“廉洁教科书”。没有华丽辞藻,却用一桩桩具体的小事,教会我什么是廉洁与坚守。它让我明白:廉洁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也不只是大人物的准则。它藏在每一次对诱惑的拒绝里,藏在每一次秉公办事的坚持中,更藏在平凡人对初心的默默守护之中。

无论未来我走向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母亲马甲上那抹暖心的红色,都会如灯塔一般,指引我守住底线、走稳人生的每一步。(作者:万虹玮